前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全山石题写贺词

《梅尔尼科夫》大型美术专集出版概况

 

 

为祝贺梅尔尼科夫诞辰90周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了沙爱德主编的精装《梅尔尼科夫》大型美术专集。该画集经梅尔尼科夫亲自授权、亲自题词、亲自审定,出版后亲自在扉页题写感谢词。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梅尔尼科娃在序言中深情赞叹:“梅尔尼科夫的艺术世界是视野宽阔、富有诗意的,他的创作中有纪念碑作品、巨幅油画作品,还有肖像画和风景画,以及精美的版画和出奇制胜的雕塑。梅尔尼科夫的作品极具震撼力和想象力,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奚静之,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美术理论学者,1999年获俄罗斯政府文化部普希金奖章。她在序言中指出:“这本由梅尔尼科夫书面授权并题词、审定的画集,收录作品169幅,其中134幅是沙爱德先生的藏品。这些藏品的创作时间跨度从1956-2007长达52年,反映了梅尔尼科夫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探索性的创作实践,是这位杰出艺术家半个多世纪来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的真实记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全山石、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肖峰,分别为专集题写贺词。中央美术学院俄罗斯美术史教授彭鸿远为专集撰写贺文。

 


尔尼科夫亲自关怀画集出版



梅尔尼科夫亲自撰写画集相关资料 2006年



梅尔尼科夫亲自审核样书资料 2007年


梅尔尼科夫亲自审核样书资料 2007年


梅尔尼科夫亲自授权

 



梅尔尼科夫亲自题词



梅尔尼科夫亲自在画集扉页题写感谢词


中俄两国美术界热情支持画集出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题写贺词并提出指导意见



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题写贺词并提出指导意见 



 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全山石题写贺词并提出指导意见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肖峰题写贺词并提出指导意见 


中央美术学院俄罗斯美术史教授彭鸿远撰写贺文并提出指导意见

 

 

贺《梅尔尼科夫》画集出版

 

中央美术学院俄罗斯美术史教授     彭鸿远

上海圣彼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沙爱德先生自2003年以来,每年访问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有幸与俄罗斯当代艺术大师梅尔尼科夫建立了诚挚的友谊。迄今为止,他收藏了梅尔尼科夫不同历史时期的油画、水彩、速写等原作共150余幅。

安·安·梅尔尼科夫是中国美术界非常熟悉和崇敬的俄罗斯绘画大师。这位画艺超凡的大师在传承和发展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的领域中,已经确立了他应有的历史地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梅尔尼科夫曾访问过中国。一批早期留苏学生中有一些人在他领导的工作室学习过,现在都已经是著名的中国艺术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已年过七十,又到中国主持过短期训练班。九十年代至今,仍有年轻的中国留学生有幸在他领导的工作室学习过或正在学习。

现在,沙爱德先生将自己的藏品编辑出版,公诸于世,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对于我国艺术工作者来说,又多了一次鉴赏与学习梅尔尼科夫艺术的机会。

这本《梅尔尼科夫》画集的出版,系经大师书面授权、题词并亲自审定,所收录169幅绘画作品中,有沙爱德先生的藏品134幅。这些藏品创作于1956年至2007年,时间跨度长达52个春秋,展示了大师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梅尔尼科夫》画集的出版,表明沙爱德先生在推崇和传播俄罗斯文化艺术的事业中,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功不可没。对于他热爱俄罗斯艺术、收藏俄罗斯经典作品的执着精神,以及历年来付出的巨大投入,我深表钦佩。

 

2007年12月于北京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梅尔尼科娃撰写序言并提出指导意见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梅尔尼科娃撰写序言并提出指导意见 

序言一

 

我的父亲梅尔尼科夫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列宾美术学院教授     薇拉·梅尔尼科娃

 

梅尔尼科夫的艺术世界是视野宽阔、富有诗意的,他的创作中有纪念碑作品、巨幅油画作品,还有肖像画和风景画,以及精美的版画和出奇制胜的雕塑。梅尔尼科夫的作品极具震撼力和想象力,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梅尔尼科夫是苏联人民艺术家,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获得者。他是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主席团副主席,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教授。

 

关于梅尔尼科夫,艺术理论家阿·佐罗托夫这样写到:“他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艺术天分,惊人地把‘欧洲风格’和‘俄罗斯风格’生动地结合在一起。”

 

梅尔尼科夫的全部作品的创作过程,我几乎都亲眼目睹。我认为,我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能理解和感受我父亲的艺术。从小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在他的工作室里画画,后来我成为他的学生和艺术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父亲不仅是著名的优秀艺术家,还是彼得堡油画学派的奠基人。他制定了理解艺术的统一语言,从而在混乱、无标准的艺术世界中,能够分辨什么是专业的、富有精神性的、美丽的,这十分重要。

 

梅尔尼科夫的学生几乎遍布各个国家。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被效仿。他的每幅作品的出现,都是我们文化生活中的大事。



父亲直到现在还一直工作着,我为生在这个伟大的艺术大师家中感到幸运。

 

我对沙爱德先生出版这本画集,并且多年来收藏我父亲的作品表示感谢。

 

沙爱德先生的藏品已达150多件,其中有油画和素描、速写等各类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父亲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所创作的。

 

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非常高兴沙爱德先生这么真诚喜爱和珍视我父亲的艺术。

 

 2007年10月13日于圣彼得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奚静之撰写序言并提出指导意见 

 

 

序言二 

 

走近梅尔尼科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奚静之

 

 

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尔尼科夫,是当今俄罗斯美术界公认的泰斗。今年八十又八,耳聪目明,思维敏捷。风度和睿智一如既往。他德高望重,享有人民艺术家、艺术科学院院士等荣誉头衔,他的作品先后数次获得文艺界的最高奖赏。

 

梅尔尼科夫所具有的绘画天赋,特别是在表现性的写实绘画风格上的创新,使他在战后俄罗斯画坛崛起,成为俄罗斯画派的领军人物。其画风影响整个俄国画坛,并波及东欧及我国。

 

梅尔尼科夫1947年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他以毕业创作、大型镶嵌壁画《波罗的海水兵宣誓》崭露头角,同年留院任教。

 

1950年,他创作了大型油画《在和平的田野上》(200cmx400cm),这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是人们对和平生活的重建充满向往的年代。梅尔尼科夫以清纯、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俄罗斯北方割草季节大自然的绮丽风光:蓝天、白云、遍地绿草,野花在草丛中摇曳争艳。一群农妇扛着犁耙,欢快地走在田野上。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新颖的画法,博得美术界和大众的喝彩。整个画面似一首对劳动、生活和大地之美的赞歌。此画通过评委会的一致提名,梅尔尼科夫获得了文艺界最高荣誉的斯大林文艺奖。


1953年,梅尔尼科夫作为第四届世界青年和大学生联欢节代表,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看到了使他十分激动的场面,于是产生了表现第三世界青年觉醒,以及各国青年团结友爱的构思。经几年酝酿反复修改,1957年《觉醒》一画问世。他以明快的节奏与丰富的色彩对比,刻画了肤色、衣衫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与谐和的热烈气氛。画面上迈步向前的人群作横向安排,加强了团结一致前进的印象。创作此画时,梅尔尼科夫正迷恋于大型装饰壁画,这是他将纪念性壁画形式运用于独幅架上绘画的成功尝试。

 

60至70年代,他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他以"青春和生命"为主题,创作了一组形式新颖而有很强表现力的作品《母亲》、《夏天》、《姊妹们》。这几幅看似风俗画而又不是风俗画的作品,画中没有具体的情节故事,描绘的是不同年龄段女性夏日里的生活。画中炽烈、活跃、流畅的红、黄、蓝色调,带有某种寓意,传达了人生、年华、生命、传承等人生哲理。

 

从《在和平的田野上》、《觉醒》到《母亲》、《夏天》、《姊妹们》,显示了梅尔尼科夫多方面的绘画才智,能驾轻就熟地运用不同手法展示不同的主题内容。


1977年,梅尔尼科夫以《告别》一画获得艺术科学院的大奖。此画是为纪念对德作战胜利30周年而作,描写的是二战期间母子告别的悲壮场面,特别对年迈的母亲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情和动势的刻画,使《告别》具有莎士比亚式的崇高悲剧性,予人以心灵的震撼。她朴实、善良的形象,体现了人性本质的光辉。

 

70年代后期,取材于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三连画《科尔多瓦的十字架》、《马德里的一场斗牛》和《加西亚·洛尔卡之死》,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现西班牙人民在苦难中坚强不屈的信念,和追求独立、自由、正义的民族精神。画面在写实造型中吸收写意因素,形体、色彩与别具匠心的空间处理,组成了强烈的律动感,极富视觉冲击力。《西班牙组画》于1981年获全苏艺术科学院的金奖。

 

梅尔尼科夫常在创作大幅主题性作品的同时,也画风景、肖像、静物、女性人体、装饰壁画,甚至涉猎雕塑。

 

在欧洲美术史上,艺术家对女性人体美的描写被认为是对美永恒的思考。从文艺复兴时代的乔尔乔内、提香、直至后来的伦勃朗、委拉斯贵支、戈雅、马奈等大师都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风格歌颂了人体美。远在古希腊,认为人体、特别是女性人体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创造,也是灵魂和物质完美的体现。古典大师的男、女人体作品,是美术院校教学中练习的范本,也是对每一位后来学习造型技巧艺术家的启蒙。梅尔尼科夫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直至本世纪初,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这一题材的钟情,沙爱德先生的收藏可以佐证。在沙先生的油画藏品中有6幅是以女性人体为题材的,她们有的在室内,有的在室外,有的是半身,有的是全身。在室内的人体,配以装饰性画布,有俄罗斯民间漆画的特点。室外的则以森林、湖水、山川等大自然景色相伴。沙爱德先生收藏中有两幅名为《梦》的作品(分别为1999年和2004年作),其构图源于他1972年创作的《晨》。《晨》的尺幅较大(200cmx250cm),画面是青绿色冷调子。墨绿的丛林,浅蓝的湖水,晨空明净,一个裸体女子在清晨的湖边安睡。此画展出之后,梅尔尼科夫作了多幅变体画,构图大致相同,标题则为《梦》、《静悄悄》、《横卧的裸女》等等,画面有大有小,色彩也有所差异,有的是以红棕为主的暖色,有的为偏蓝绿的冷色,均被称为他的"梦系列"作品。沙爱德先生收藏的这几幅,不论是尺幅较大的如《有白色挂布的女裸体》,还是尺幅较小的《梦》,在梅尔尼科夫这类题材的创作中,都有相当的代表性。



梅尔尼科夫是一位善于抒情的画家,他的抒情气质在他的风景画和肖像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小城波克洛夫斯克,自幼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故乡奔流的河,古老的教堂,无垠的草原和密茂的森林,都在他后来的风景画中留下了印记。在70、80年代人们熟知的风景画:湛蓝碧绿的《伏尔加河上》,阳光洒满小路的《仲夏林间》,白雪覆盖的《冬天里的林间小道》等,在充满乡土气息的描绘中,他用饱满和富于变化的笔触描绘景物,以色彩抒情,引发人们的共鸣。梅尔尼科夫在用色上的成功,与他长期跟随名师格拉巴利学习有关。格拉巴利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他曾担任过莫斯科特列恰科夫博物馆馆长,主编过六卷本的《俄罗斯美术史》,学养深厚。在绘画中,他既有传统的功力,又有革新精神,他的绘画题材多样,尤以风景见长。他在风景画教学中,对自然的观察方法和倾注的爱,对学生们有极大的影响。梅尔尼科夫是这位良师的高徒。他深刻领会并创造性地发挥了老师的特长,在富有诗意的风景画创作中别开生面。在沙爱德先生的收藏中,梅氏创作的油画风景有13幅。在大多数风景画中,依稀可见人的活动,尤其是几幅描绘夏季的森林或花园景色的画面上,常能看到一位或几位身穿靓丽服饰的女士。这一细节,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以温馨感。梅尔尼科夫的油画雪景历来备受称赞,《冬日景色》是他送给亲密好友、著名作家列夫·瓦西里耶维奇70寿辰的生日礼物,此画曾参加过重要的展览。画集中的《早春之绿》、《细树干》、《散步》、《科拉斯纳鲍利亚风景》、《晚霞》、《公园里》、《河畔春日》等,可称是梅尔尼科夫风景画的佳作。



梅尔尼科夫的肖像作品不是很多,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他为妻子阿丽莎和女儿薇拉所作的肖像。他常让她们处在美好的环境中,和周围的情景交融在一起。作画时,他带着无限爱意表现她们,用笔随意自由。他常为作品起一些抒情的名称,如《白夜》、《在别墅中》等等。《白夜》是画他妻子坐在夜色中的窗前沉思,夜光柔美,淡紫和银灰色调像音乐的搭配,引人入胜。《在别墅中》画的是他的女儿薇拉,她侧坐于桌边,细长的脖子,翘起的小鼻子,白色小桌上淡雅的插花,窗外嫩绿的树叶,无一不引起人们美的情思。

 


1980年,小薇拉也已做了妈妈,她的女儿塔莎已被外公亲昵地写入画中。沙爱德先生收藏中有《拿玩具的塔莎》一画,这是梅尔尼科夫的精心创造,是年届61岁时老画家的力作。

 

1956年,梅尔尼科夫第一次来中国北京、武汉和苏州、杭州等地访问。他在武汉的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的前身)举办"油画专业实习班"期间,曾为一位风度翩翩、满怀理想的年轻学员画了一幅肖像。后来画成的肖像被带到了俄罗斯,还被收录在苏联60年代出版的梅尔尼科夫画集中。半个世纪后,梅尔尼科夫委托沙爱德先生将这幅肖像原作带回中国,并希望寻找画中人。在沙爱德先生的努力下,画中人蔡振辉已经找到,他现在已是很有成就的画家、教授,曾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任四川理工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院长。他与梅尔尼科夫也已再次见过面,回忆当年,两人不胜感慨与欣喜,一时传为中俄两国美术界的佳话。

 

2006年,是中俄文化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隆重的"俄罗斯美术300年--特列恰科夫博物馆藏品展"。人们在展览中惊奇地发现了梅尔尼科夫作于1956年的另一幅中国青年人的肖像。画中的姑娘扎着两条小辫,穿浅紫色、右边开襟的中国传统短衫,蓝色长裤,背景为浅澄色,色彩整体搭配优雅、和谐。画中的姑娘是谁?她的故事至今尚不为人知,但她的肖像为俄罗斯的国家博物馆收藏,也是一件美事。


本画集中沙爱德收藏的肖像作品有八幅:《中国重庆画家肖像》、《在开罗的阿拉伯人肖像》、《日本女人肖像》、《特鲁别耶夫肖像》、《拿玩具的塔莎》、《窗前的姑娘》、《阿丽莎肖像》、《花园里的阿丽莎》。其中人民艺术家特鲁别耶夫是梅尔尼科夫的老朋友,他那不易被觉察的微笑,被画家及时捕捉,神态画得很成功。1959年,梅尔尼科夫参加在埃及举办的"苏联艺术展",他的现场写生《在开罗的阿拉伯人肖像》,展示了他坚实的人物写生功底。《阿丽莎肖像》想来得之不易,阿丽莎是梅尔尼科夫的爱妻,相濡以沫的伴侣,她青年时代是芭蕾舞演员,貌美沉静。梅尔尼科夫为她画了数量可观、各个年龄段的肖像。梅尔尼科夫画她,不仅因为阿丽莎的形象"入画",而且往往也是梅尔尼科夫在创作中对构图、色彩、线条、浓淡、写实、写意,和在不同的场景、季节、当时的着装、服饰、情绪等各方面进行探索的尝试。当然,主要是梅尔尼科夫对她的深爱和熟悉。他为阿丽莎画的肖像作品有一些已进了国家博物馆。本画集里的两幅阿丽莎肖像,其一画于2000年,正是阿丽莎过世后的一年,梅尔尼科夫失去了往日调色板上的明丽,而是以灰暗的色调,画了精神迷惘、身患绝症的悲苦阿丽莎。另一幅戴遮阳帽、站在花园里的阿丽莎,这是梅尔尼科夫在2006年画的一幅新作。他在失去爱妻七年之后的极度思念中,凭记忆画了永远是温柔年轻的她,画面上透过树林的斑驳阳光洒落在阿丽莎身上和花园里,绿树荫中是一位他心中永远活着的"天使"。这是梅尔尼科夫寄托他哀思深情的作品。

 

梅尔尼科夫是俄罗斯的北方人,他长年居住的圣彼得堡,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因此他对夏季和夏日里常开的花喜爱有加,十分珍惜。他常在创作主题性作品的同时,作为一种精神"调剂",他画静物,画各种鲜花,他或用工整细致的笔触,描绘盛开的玫瑰,或用写意手法勾勒自由竞放的野花。他借鲜花的蓬勃生机,把自己愉悦的感受传达给人们。

 

梅尔尼科夫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版画家,他的独幅素描、水彩、水墨、速写等纸上作品,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的展览,受到人们的关注,被俄罗斯的国内外博物馆广为收藏。他纸上作品常用的材料有铅笔、意大利墨汁、鹅毛笔、墨笔以及黄色的蜡笔等等。题材涉及人物速写、插图、静物、风景、主题画的小构图等等。画集中有107幅这类独立的纸上作品,是画家平时生活和艺术积累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审美格调和艺术造诣。

 

以勤奋著称的梅尔尼科夫,平时不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速写本,把自己瞬间所见所感勾画下来,或作为创作的素材,或作为独立的小品画。他也不吝惜地把其中的一些赠送他的朋友和学生。

 

去过梅尔尼科夫画室的人都会发现,那里除了绘画作品以外,还有许多木雕,有的已是完成的作品,有的还在制作过程中。正如他在空白的画布上会产生许多奇思妙想一样,在看似平常的木头中去发掘美。画家探讨三度空间的雕塑,在美术史上有很多例子,从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到19世纪后期的法国名家如杜米埃、德加、雷诺阿以及20世纪的毕加索等,都在这两个领域有所创造,他们的用意都有寻找绘画与雕塑表现美的共同规律,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丰富自己艺术的表现手段。

 

梅尔尼科夫现在是列宾美术学院的资深教授,几十年以来,他的教学和他的创作一样硕果累累,在他工作室学习的除了俄罗斯学生以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留学生、进修生和研究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我们中国留学生在他亲自指导或受到他影响的,从50年代至今已有全山石、肖峰、林岗等二十多位。

 

梅尔尼科夫对中国十分友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十分喜爱,他赞赏中国艺术的写意性,常用中国学生送给他的毛笔作画。在时隔三十五年之久的1991年,他曾再次来到中国。和他一起成行的有他的夫人阿丽莎和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別西科夫,他们在北京和杭州分别为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举办讲习班。在中国的讲学中,他的至理名言是:热爱自己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尊重艺术规律,善于去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梅尔尼科夫将届九旬,少不了身体的不适和病痛,生活中也有许多牵挂和烦恼,但至今每周两次去学校他的教学工作室巡视,几乎风雨无阻。他背了一辈子艺术的十字架,艰苦劳作,欣然无悔。



沙爱德先生致力于专门收藏俄罗斯艺术大师梅尔尼科夫的作品,常年往返于圣彼得堡和上海,与梅尔尼科夫建立了诚挚亲密的友好关系,收藏了梅尔尼科夫各个历史时期的油画、水彩、水墨、速写等各类绘画藏品计有150多幅,成为在梅尔尼科夫艺术收藏家行列中,具有独特视野和品格的一位。


这本由梅尔尼科夫书面授权并题词、审定的画集,收录作品169幅,其中134幅是沙爱德先生的藏品。这些藏品的创作时间跨度从1956-2007长达52年,反映了梅尔尼科夫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探索性的创作实践,是这位杰出艺术家半个多世纪来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的真实记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信这本画集的出版,会受到艺术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喜爱。

是为序。

 

                              2007年12月于北京

 

 

 

 

 

 《梅尔尼科夫》画集主编沙爱德2003年首次应邀访问列宾美术学院

 

 

 

 编者寄语

 

情系涅瓦  仰望大师

——我与梅尔尼科夫

 

      上海圣彼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沙爱德

 

在21世纪的今天,富有一定艺术阅历和拥有一颗怀旧之心的中国人,对俄罗斯经典艺术大都有着一种无以名状的亲近与崇敬之情。

 

当《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的倩影通过托尔斯泰的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当《天鹅湖》的小天鹅乘着柴可夫斯基柔曼的旋律在华夏的音乐殿堂舞姿翩跹,人们往往会沉浸在一个恍若隔世的时间隧道里。而对于同样极具观赏价值的俄罗斯绘画艺术,人们却显然有一点曲高和寡之感。

 

于是,为了实现一种朝圣般的心愿,在新世纪的第三个金秋,中央美术学院俄罗斯美术史教授彭鸿远女士,引领我访问了连空气都弥漫着艺术芬芳的俄罗斯艺术之都、上海的友好城市——圣彼得堡。在恰逢隆重庆祝建城30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又带我一起步入了位于涅瓦河畔历史名胜彼得小屋旁的梅尔尼科夫画室。

 

面对梅尔尼科夫一幅幅饱含俄罗斯绘画艺术智慧与神韵的精美画作,特别是那些来自传统又超越传统的精湛技法、那种源于写实又高于写实的创新风格、那些融合中国绘画艺术的显著痕迹,只觉得一种无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我以中国传统艺术眼光,仔细地欣赏和体味着他的油画、水彩、水墨、速写等各类作品的画面细节:那些富有理性和力度的线条、极具表现力和情感丰富的色块、诗意浓浓的画面气氛、妙趣横生的绘画本体魅力、中俄绘画技法合璧的特殊效果……,脑海中油然浮现中国清代文人张问陶的佳句“画手得诗意,笔墨皆精神”!此时此地,我恍然感悟到:我正有幸站在一位世界级艺术巨匠面前,这正是我的梦、我的渴望。

 

从此,五年六度,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以俄罗斯传统艺术为收藏方向、以梅尔尼科夫绘画作品为收藏主题的“艺术之旅”。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尔尼科夫,俄罗斯当代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艺术大师,现实主义学派巨匠;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主席团副主席、院士;列宾美术学院教授、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人民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曾多次荣获国家最高奖赏。他的许多大型经典油画作品,不仅已载入俄罗斯艺术史册,更把俄罗斯20世纪下半叶苏联鼎盛时期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梅尔尼科夫一直作为领军人物执教于列宾美术学院。他虽已89岁高龄,却始终勤奋不已、笔耕不辍,艺术生命之树常青,至今坚持教学和创作实践,依然是一位睿智的艺术思想家。



从当代世界画坛的视角观之,如今的梅尔尼科夫仍然在传承和发展人类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核心阵地上,当之无愧地高举着“帅旗”。他甚至在庆祝列宾美院建院250周年教师作品展开幕式上,发表即兴演讲,铿锵有力地向全世界宣告:“我坚信21世纪甚至到31世纪,现实主义艺术永远是生命力最强的艺术。”“坚持现实主义思想观念和严谨科学的造型手法是列宾美术学院永远的方向。”

 

梅尔尼科夫曾说:“艺术主要是表现善和美,画家对此会有敏锐的感觉……在当今这个拥有强大视听和传播手段的时代,画家的这种使命更加不容忽视。”

 

梅尔尼科夫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地吸收西方、东方和民间的各种艺术养料。他坚持写实的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注重以创新的理念突破传统的束缚,通过增加写意、象征、装饰等元素;采用夸张、变形、朦胧等手法,在艺术上不断推陈出新。他不同时期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极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始终给人以新意,体现出深刻的美学、哲学思考,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他说:“只有领悟到传统精华的人,才懂得否定传统束缚的意义;盲目地反传统的人,不是无知,便是梦想一鸣惊人。”

 

我国著名学者奚静之教授(1995年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首次授予外国学者的“学术成果及文化交流贡献奖”、1999年获俄罗斯政府文化部普希金奖章),在其俄罗斯美术专著《远方的白桦林》中指出:“梅尔尼科夫的独幅素描、水彩和木刻,追求形体的简化和洗练,用线流畅飘逸,具有很高的审美格调。……他热衷于素描速写,他认为这是一门很有美学价值的独立的艺术手段,也是造型艺术技巧的基础。他爱版画,爱作插图,这与他对文学、戏剧、音乐的喜爱很有关系(他与不少文艺界名家是好朋友——编者注)。普希金是他最敬重和热爱的诗人,他认为普希金作品中人物个性的完美刻画,是他在造型艺术中追求的最高理想。梅尔尼科夫常为普希金的作品作插图,但他自己感到与理想的目标差距很远,这便成为了他不断追求的动力。”

 

我们只要研读过欧洲顶级艺术巨匠们的速写、水彩等专集,再比较梅尔尼科夫大量的纸上艺术作品,则不难发现:他与许多顶级艺术巨匠达到了同样的高度,尤其更能兼容西方、东方的不同艺术特色与审美情趣,也更精彩。

梅尔尼科夫的艺术理念和艺术成就,如同一座丰碑,历史性地伫立在静静流淌的涅瓦河畔。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于2004年举办纪念梅尔尼科夫诞辰85周年个人画展,并在开幕式上高度评价了他的艺术成  就:“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的苏联艺术发展水平,梅尔尼科夫不愧为俄罗斯当代伟大的艺术家。”艺术科学院院长还正式宣布了筹建梅尔尼科夫艺术博物馆的决定,并将该决定的正式文件赠与大师本人。


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有着至深情缘。早在1956年他任列宾美院油画和创作教研室主任时,就被选派来中国,参加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巡回展出达两年之久的规模空前的“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并担任武汉展会的“造型艺术馆”主持人。期间,他还在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举办为期两个月的“油画专业实习班”。《中国重庆画家肖像》就是当时他用6个小时“一气呵成”的现场写生,他一直十分珍爱这幅作品。

1957年,梅尔尼科夫的著名获奖作品《觉醒》来北京参加“苏联艺术展”引起轰动,其当时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美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几代人的膜拜。我国著名油画家全山石、肖峰、林岗、张华清,以及孙韬、叶南等,是他的一批又一批学生,留学期间都曾得到过他的亲切教诲。

 

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邀请梅尔尼科夫再度访华,并再次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梅尔尼科夫短期训练班”。他偕夫人阿丽莎和时任列宾美院油画系主任的别西科夫一起成行。在中央美术学院佟景韩、彭鸿远两位教授的全程翻译、陪同下,分别在北京和杭州两地讲学、示范、交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家、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其难得的世界级大师亲自施教的机会。为了表彰梅尔尼科夫在发展中俄美术交流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中央美术学院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他该院名誉教授的称号。

 

梅尔尼科夫对两度正式访华一直印象深刻。近期,他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谆谆告诫我国留学生:“对每个艺术家来说,了解自己国家的艺术是很重要的事,这一点我不止一次的重复。……我传达给他们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为自己的祖国创作。中国有广袤的土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有美学,还有中国的礼仪文化。”

 

记得2004年梅尔尼科夫诞辰85周年个人画展开幕式后,他深情地对我说:“中国观众非常理解和喜爱我的艺术创作,你们每年来俄罗斯访问,是俄中文化交流的使者。我委托你们把《中国重庆画家肖像》原作带回中国,让当年曾经见过这幅原作的老朋友们能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重温我们的友情;也让中国的青年朋友们能够欣赏到我年轻时代作品的风采。如果你们能寻找到画中人,我非常想看看他如今的音容笑貌,相信会引起我们彼此美好的回忆。” 梅尔尼科夫还亲自给艺术科学院博物馆馆长写信,特许我摄录他那次画展中的全部展品。

 

同年9月,上海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以新闻稿形式发布“俄罗斯艺术大师寻找画中人”的信息,还向众多媒体散发了60张该幅油画作品的照片,并在其网站上广为传播。此举引起中国第一份命名为“晨报”的都市报、重庆影响力最大的报纸《重庆晨报》记者马拉的极大关注,该报很快在相关版面的首要位置发布了新闻报道。一时间,历经半个世纪沧桑、辗转往返于中俄两国的《中国重庆画家肖像》的大幅彩照,撼动着山城读者的心。

 

热心读者们纷纷行动起来,“画中人”很快被找到——他就是曾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和副院长的蔡振辉教授。蔡教授在接受马拉采访时说,“我很荣幸恩师当年画了我,整个画面很传神,用笔潇洒奔放,色块和线条组合自然,完全是大家风范。这幅画,曾收入上世纪60年代苏联出版的梅尔尼科夫画册。”他还拿出珍藏了40多年的这本画册,并向马拉叙述了曾去俄罗斯探望恩师未果的经历。

 

从此,“画中人”的故事就通过中俄两国美术界的正式渠道,被传颂为一段体现中俄历史情结的感人佳话。

2007年农历春节,我第五次访俄。2月22日那天,梅尔尼科夫在自己88岁生日聚会上,热情洋溢地谈论起中国“国画”、尤其是写意水墨画特有的意趣与韵味,以及与俄罗斯绘画艺术相融合的特殊效果,还特别谈到与诸多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他兴奋之余欣然命笔,现场即兴创作两幅速写作品——《赠沙爱德留念》、《赠蔡振辉留念》,成为我们珍藏的礼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如邻。”虽然远隔重洋,黄浦江依然连着涅瓦河。冥冥天意之中,我连续五年造访圣彼得堡,有幸与心中的偶像梅尔尼科夫结下了灵犀相通的不解之缘;与梅尔尼科夫一家构建起相互信任的诚挚友谊。期间,有三年的中国农历春节,我是在圣彼得堡度过的,这既为了减少对自己国内建筑设计公司主营业务的影响,更为了拜见寒假期间相对空闲的大师,以便觅得中意的精品佳作。

 

回到上海,我曾分别在闵行博物馆和刘海粟美术馆举办梅尔尼科夫藏品展览,并在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多次展示,受到中国美术界的广泛欢迎和各界社会名流的高度关注。

 

我五年六度只身访俄,历经异国语言、人脉、风俗等各种障碍和摄氏零下30多度寒冬的考验,其中的艰难曲折可以想见。幸得诸多中国留学生、旅俄华人、中国驻俄人员和俄罗斯朋友的热忱相助,才使我在主题性收藏梅尔尼科夫作品的过程中一路走来。在此,向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中俄各界朋友致以由衷的谢意!

 

2007年10月,我带着由梅尔尼科夫书面授权、题词并酝酿两年之久的这本画集的样书,专程访俄面呈大师亲自审定。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画坛的艺术大师,他对艺术的严谨审慎和对朋友的尊重宽厚,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仔细审视画集样书中的每一幅作品,并逐一做出自己的评价与取舍后,他连续说了三遍“祝愿画集获得成功!”,还主动建议在他的卷首照片后增加收藏者我的照片。



更令我惊喜的是,在他女儿薇拉3天后转给我的画集样书中,写满了他亲自用铅笔批注的审改意见。他对封面方案、版式设计、作品顺序、人物画与风景画的排版搭配、纸上作品的优选等等,均作了精心考虑和具体审改,还补充提供了许多图片资料。确切地说,梅尔尼科夫才是画集真正意义上的主编!

 

本画集收录作品共169幅,其中有梅尔尼科夫最具代表性的传世经典之作,也有本人的藏品134幅。这些藏品,是梅尔尼科夫在1956年至2007年半个多世纪中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精品佳作。涵盖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探索性的创作实践。犹如大师本人的艺术“日记”,较完整地记录了他漫长创作生涯中思想观念和艺术实践的历史轨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艺术无国界,友谊万年青。梅尔尼科夫的作品在中国美术界一直享有盛誉。近几年随着他年事日高,流入国内的佳作更为稀少。鉴于梅尔尼科夫的辉煌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我国美术界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肖峰、邵大箴、奚静之等权威人士,都非常关注这本画集的出版。在他们的热情指导下,画集得以比较完美地奉献给中国美术界和广大美术爱好者。

 

当画集的清样第一次呈现在案前,我不禁感慨万千。画集的出版是中俄两国美术界主流艺术的一次会心的交流,是许多中国人心底里蕴藏深久的“俄罗斯情结”的实物见证,也是我艺术收藏的最高境界。画集里的创作实践证明:同为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中俄绘画艺术可以深入地相互借鉴与融合,梅尔尼科夫正是中俄历史上难得的融汇两者精华与神韵的一代巨匠、艺术楷模。

 

我深感应继续致力于增进中俄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让中国艺术家和观众更好地克服地域障碍、更深层次地理解和熟悉当代俄罗斯主流艺术的人文底蕴和历史脉络。对于俄罗斯主流艺术的主题性收藏,我将依然“陶陶然乐在其中”。

 

吾道不孤。我期待中国涌现更多的俄罗斯艺术品主题性收藏家,也期待俄罗斯涌现更多的中国艺术品主题性收藏家,更期待中俄两国艺术家们通过交流不断取得新的艺术成就。


深深祝愿中俄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

 

衷心祝贺梅尔尼科夫大师90华诞快乐、健康长寿!

 

 

2008年7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