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箴:现代俄国绘画大师梅尔尼科夫(2012-10)

值得阅读的一本好书

——序《梅利尼科夫绘画艺术硏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邵大箴

  

       安德烈.梅利尼科夫(1919-2012)是当代俄罗斯绘画界具有卓越成就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驰骋于俄国画坛近七十年,从上个世纪40年代下半期起,以其富有诗意表现性的创新风格崛起于俄国画坛,影响直至今日。他一直任教于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不仅是该校最负盛名的教授之一,而且是20世纪下半期该校新绘画教学方法的创造者,为学院教学体系提供了新的活力。他对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怀有很深的感情,多次来中国访问、讲学和主持短期油画训练班。他还是一批留俄中国留学生的指导老师,为培育中国油画人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体系,一直吸引着他的注意,并对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影响。

 

       梅利尼科夫具有革新精神的绘画创作和教学方法,既是他个人的天赋和智慧造就而成的,更与近七十多年来苏联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有密切的联系。文学和艺术是社会最敏锐的神经,它既用形象化的语言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含蓄的形式揭示其变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更在深层次上预示着社会未来的走向,而这种艺术的“揭示”和“预示”最初往往出自于艺术家的模糊意识,即出自于他们的直觉和本能反应,之后逐渐有所体悟去做自觉的追求。

 

       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青年梅利尼科夫以忠实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信徒的面貌出现于画坛,在当时苏联绘画大格局中,他一直属于既关注艺术创作的社会内容,又十分重视绘画语言的“右翼”艺术家。今天,我们难以想象,在苏联政权和其意识形态严酷统治下的斯大林时代,文学艺术家的阵营竟有左右翼之分!是的,在这里俄罗斯的人文主义传统和深入人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在当时苏联画界领导层中,有以阿.盖拉西莫夫等人在艺术中维护苏联正统意识形态的“左”派,和倾向给予艺术家以更多创作自由、主张关注形式语言的巴.约干松等人。在有声望的艺术家兼艺术史论家当中,力主苏联艺术恢复人道主义传统、不回避表现人性、主张客观理性地评价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卫主义绘画潮流的依.格拉巴里的作用引人注目,正是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公开发表文章,为法国印象派绘画在苏联的遭遇“鸣冤叫屈”,呼吁为之平反。他的绘画创作以形式美感承载的人文内涵启发人们的心灵。格拉巴里是梅利尼科夫重要的启蒙导师,梅利尼科夫在列宾美术学院就读三年级时,进入了他主持的大型纪念性绘画工作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的艺术道路。梅利尼科夫的艺术也颇受约干松的影响。回顾苏联美术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些所谓“右翼”艺术家们,诸如穆希娜、约干松、谢.盖拉西莫夫、普拉斯托夫、雅勃隆斯卡娅、柯尔日夫等人反潮流精神的理论见解和创作实践,使俄罗斯和世界文化的精粹在新型的苏联艺术中得到继承,并赋予新的时代品格,而他们的作品也不朽于世界艺术之林,并给予中国艺术以积极的影响。

 

       从40年代中期成名作《波罗的海军军人的誓言》到之后享誉画坛的《在和平的田野上》、《丰收》、《觉醒.争取和平与独立》、《夏天》、《姐妹》、《告别》、《西班牙三联画》……到1996年的《耶稣受难的十字架》等作品,梅利尼科夫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洗礼、苏联战后重建的艰辛与和平时期的安定与欢乐、赫鲁晓夫掀起的反斯大林专制主义思潮所引发的对历史的反思、苏联社会走向人性化面对的种种难题,直到1991的苏联的悲剧性解体……他体察时代风云之变化,领略人生之喜怒哀乐,他的思考,他的期待,均在他富于创新锐气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梅利尼科夫在俄罗斯学院教育体系中增添了与时代变革与艺术潮流变化的新内容、新方法,他创造性地把造型功力的基础训练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遵循艺术原理与发挥个性结合起来,把继承古典传统与接受行之有效的新观念新方法结合起来;简言之,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此带动基础功力的训练。具体的创作步骤,从构思到画稿、到构图、到完成创作,都有严格的要求,但讲究实用性和感性化原则,没有枯燥的说教。许多有成就、有独创性的当代俄国中青年画家出自他的画室,充分说明他的教学方法取得的丰硕成果。

 

       孙韬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公派去苏联学习油画艺术的学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他曾是梅利尼科夫的学生,对老师的为人以及他艺术思想和绘画艺术成就,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亲身的体会,而与老师长期的交往中,他更感受到长辈亲人般的温暖。孙韬对梅利尼科夫艺术的硏究不局限于他的感性印象,而是联系苏联的复杂社会历史、苏联艺术思潮的变化,在纵和横的比较中,探究梅利尼科夫的创作在苏联和俄罗斯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还有,他在分析梅利尼科夫一些作品的内在含义时,还试图联系艺术家幼年时个人家庭的遭遇加以解读和分析,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总之,孙韬的《梅利尼科夫绘画艺术硏究》是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它把我们引进这位现代俄国绘画大师的艺术世界,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苏联绘画衍变的过程,了解中苏美术一段难解难分的亲密关系……至于读者通过阅读能从梅利尼科夫的艺术思想和作品中获得人生与艺术的启迪,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是为序。

 

2012年10月8日

 

 

 

书写性、生动性与节奏感

——读卡留塔的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邵大箴

 

       俄罗斯绘画的现实主义体系和写实技巧含有丰富的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从现实生活中,从本民族的传统和其他民族的艺术创造中汲取营养,使绘画的语言与时代步伐的节奏相适应,以滿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

 

       尤里·卡留塔是俄罗斯当代有杰出成就的中年画家,他经过系统的学院的教育和训练,获得了坚实的写实造型能力,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又善于摆脱学院派写实的古板与拘谨,在绘画语言上努力拓展与创新。他继承了他的老师A.梅尔尼科夫表现性的绘画传统,善于准确地把握物象形的结构,富有感情地描写它们内在的神韵。他富有灵性地运用点、线、面的所造成的形以及色彩关系的千变万化,组成有美感与文化意味的画面。与梅尔尼科夫不同的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更注重表现的偶然性、随意性和直接性,赋予绘画语言迅捷快速的节奏感。在这个过程中,他充分利用了素描、速写的功能。以线为基础的素描与速写,是绘画的基本元素,古典绘画把它们视为创作的预备手段,而在现代艺术中,它们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它们既可以是绘画的辅助手段,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卡留塔机智地把各种材料的素描与速写融合在油画创作的全过程之中,即使在看来已经完成的画面上,他仍然适当地添加素描手段以造成“未完成感”,给人出奇不意的艺术效果。

 

       事实上,客观世界的物象在人们的视觉和心灵记忆中,有两种基本印象:碎片的与整体的。古典绘画重视人们视觉记忆中恒定不变的整体这一面,而有些现代绘画开始关注碎片一面。卡留塔既有传统修养,又有现代情怀,他的画既具有严谨的古典精神,又不乏浪漫的现代情怀。他善于利用碎片印象,又在似碎片的块面组合中强调舒畅的整体感。碎片的组合中包含着线和色彩的律动,而贯穿其中的严谨素描结构与和谐的色彩关系,则给人愉悦的、浑然一体的生动感。这无疑是俄罗斯当代绘画中风格独特的创举,也奠定了卡留塔作为创新者的地位。这同样是他受到中国画界和观众赞赏的原因。

 

       俄国绘画历来有强调书写性的传统,俄语中绘画(живопись)一词就是由“生动” (живо)与“书写”(пись)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卡留塔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他早就敏锐地发现中国写意艺术体系在世界艺坛独一无二的地位,他觉得他的努力与中国写意性、象征性的语言审美追求是一致的,他也努力从中国艺术中吸收养分。

 

       写实绘画的世界潮流越来越重视表现语言的自由与生动,卡留塔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无疑会对中国同行特别是油画家们,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