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美术馆》2007年第1期
梅尔尼科夫的中国情缘
(作者:沙爱德(口述)
资料整理 丁玉华
展览题目:俄罗斯艺术大师梅尔尼科夫作品展
展览时间:2007年6月17日-7月8日
沙爱德,上海圣彼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私人收藏了大量梅尔尼科夫画作。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尔尼科夫是当代俄罗斯著名艺术大师,现实主义学派巨匠,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副主席、院士,人民艺术家,列宾美术学院教授,他曾多次获前苏联国家奖金和勋章,并获得了国家艺术最高奖——列宁奖章。
艺术大师梅尔尼科夫的中国情缘最早始于五十年代,那时前苏联的油画教育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迅速培养了一批中国油画界的艺术青年。1956身为列宾美术学院油画和创作教研室主任的梅尔尼科夫被前苏联政府作为权威艺术家选派来中国参加了规模空前的“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在武汉担任该展览会“造型艺术馆”主持人,并在武汉美术学院主办了“油画专业实习班”,在那里他亲自给中国学生画示范作品、修改作业,指导学员怎样临摹苏联油画。时隔近四十年后即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又一次邀请梅尔尼科夫来华讲学,这也是梅尔尼科夫第二次来华。梅老在翻译佟景韩教授的全程陪同下,在北京、杭州两地办班讲学、示范交流,为中国美术专业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观摩学习的机会。可以说,梅尔尼科夫是一位中国人民真正熟悉和热爱的艺术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五十年代梅尔尼科夫在武汉美术学院教学期间曾为一位中国青年画家画过一张题为《中国重庆画家肖像》的油画,在五十年后的今天老人仍是念念不忘那段特殊的中国情。在2004年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举办的纪念梅尔尼科夫诞辰85周年个人画展上,梅老深情地对我说,“中国观众非常理解和喜爱我的艺术创作,你们每年来俄罗斯访问,是俄中文化交流的使者,我委托上海圣彼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把《中国重庆画家肖像》原作带回中国,让许多当年曾经见过这幅原作的中国老朋友们能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重温我们的友情,也让中国青年朋友们能够欣赏到我年轻时代作品的风采,如果你们能寻找到画中人,我非常想看看他如今的音容笑貌,相信会引起我们彼此美好的回忆。”于是,我带着老人的嘱托回到上海,在上海和重庆多家媒体的帮助下,“画中人”终于浮出水面。他就是四川美院原副院长蔡振辉教授。蔡教授曾于1982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进修,后按中国与菲律宾文化交流协定赴马尼拉讲学10年,他曾与总统阿基诺夫人合影,并获得马尼拉市长颁发的“荣誉市民”金钥匙。当我们的记者找到那位当年英姿飒爽的青年画家,如今自己也是赞誉归来的画家教授时,他激动地说道:“我很荣幸恩师当年画了我。画面上的我,右手拿着一把草蒲扇,放在腰间, 站立桌旁,背景右下角,有几张油画布。他用6个小时画完此画,整个画面很传神,用笔潇洒奔放,色块和线条组合自然,完全是大家风格。这幅画,曾收入 1960年代苏联出版的梅尔尼可夫画册中,还加上了‘来自重庆的青年画家’这个标题。当年他画的时候,我就很想要这幅画,有点不好意思地提了提。我晓得老师不会割爱,就说给我一张照片也行。后来,他果然将此画的一张大照片委托当时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带给我作纪念,可惜在文革中散失了。” 梅尔尼科夫大师对蔡老的影响很深,在2 0 07年第5期的《美术》上发表的那篇“现实主义,魅力依然”中也可见一斑,蔡先生在文中这样写道:“梅尔尼可夫的严谨教学和作画的方法,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影响和指导了我以后几十年的艺术教学和艺术实践。包括我在国外定居的十几年中,面对各种现代艺术的冲击,我都能始终坚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都和受他的影响分不开,使我终生难忘。”
2005年我作为信使传达了两位老人互赠对方的画册和信件。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小小努力使一段传奇的历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今年梅尔尼科夫大师88岁生日宴会上(2月22日),大师亲自为我和蔡振辉院长创作了《赠蔡振辉留念》和《赠沙爱德留念》两幅速写作品,我感到非常荣幸。
这次梅尔尼科夫大师作品能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也是一件幸事,因为刘海粟美术馆曾举办过多次俄罗斯经典绘画展。为了这次展出,我把我个人收藏的梅尔尼科夫大师的油画、水彩、水墨、素描、速写等109幅作品拿了出来,我相信具有深厚现实主义传统,以关注人生现实,歌颂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为鲜明特色的俄罗斯艺术,在当今的时代仍然能引起两国艺术家和观众的共鸣。
摘自:《刘海粟美术馆》2007年第1期 (总第17期)